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关于外企的话题不少,比较引人关注的是外企“超国民待遇”终结。据报道,中国将于下月开始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和这条消息相伴随的,是新华社播发评论,苦口婆心地劝说外企不要“抱怨”。文章说,在华的境外企业特别是欧美日企业,应该停止对中国引资政策调整的抱怨,摒弃对中国经营环境变革的猜忌,在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投资经营方式,抓住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战略机遇。

对于好多对税收工作知之甚少的普通人而言,恐怕是看了官方的消息才知道一向财大气粗挣大钱的外企竟然在税收方面一直享有如此多的优惠,连教育附加费也不交,因此,可能会此举措大力支持。

我个人也支持这样的做法。其实,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到现在,中国就对外国人、外企就另眼相看,一路绿灯。没办法,那时候穷,你不提供好的条件,别人未必肯来。而精明的外企看中这一点,在谈判中获得了相当超额的优惠。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把吸引外资当做政绩,互相竞争,减免税收、土地免费等举措随处可见。

到如今,我们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外企不是慈善家,税收减免、土地免费等为了吸引资金不择手段的做法,这样做牺牲了环境,付出了劳动,出口了产品,利润却被人拿走了。“市场换技术”的口号喊了多年,最后发现市场没了,技术也不是自己的,反倒还因为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处处受制于人。

如今,当中国意识到这个问题转而采取措施时,却遭遇国外“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的压力。

其实,对外国人、外国企业予以国民待遇符合国际惯例。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都对本国的公民予以保护,绝不会对老外比对自己的国民更好,能给外国人“国民待遇”那算是最好的待遇了。想当年,美国人在新加坡犯罪,照样遭受鞭刑,一鞭子打在屁股上,丑态百出,克林顿总统出马求情也不能幸免。人人生而平等,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就高看一眼,处处有待;也不因为你是外国人就看不起,处处掣肘。这是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

对企业也是如此,能给外国的投资者国民待遇,就是最高礼遇。土地白给、税收大幅减免是为了吸引外资的特殊产物,绝不可能是常态。而且,有些领域是绝不会让外资介入的,比如说,中海油收购美国的优尼科就以失败而告终,沙特收购美国的几个破港口也得不到许可。对于美国人来说,你买它的债权,可以举双手欢迎,不过是一些破纸么,没有了可以继续印,这不,最近量化宽松就一下印了6000亿美元。而你去投资,去购买它的核心资源,那会有一百个、一千个法律条款挡在你面前。给你超国民待遇,那更是绝不可能,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在美国得到比本土企业更好的待遇。

所有上述这些,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外说“中国投资环境恶化”不是空穴来风。取消税收平等只是国民待遇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方面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机会的平等。按照西方国家的理念,机会的平等是基础,他们会尽力给所有企业提供公平的机会,因为这是企业有机体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在中国的土壤上,外企、民企和国企相比,在机会上是不平等的,有些领域国企垄断,外企民企都无法插手。同时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时,有些地方政府宁可把资产便宜卖给外企,也不会考虑民企。国企第一,外企第二,民企第三,这个排列顺序大概不差吧。这三家同台竞技,公平竞争,才是真正的市场化环境,才可以说中国对企业均实现“国民待遇”。

话题:



0

推荐

王冲

王冲

19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专栏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中国周刊》国际部主任。著有《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联系我:chonglingw@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