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是关于稀土比较新的两条消息:

第一,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1月30日下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大畠章宏在参加内阁会议后对日本媒体表示,又有2艘稀土运输船获得中国的通关许可,此外,还有2艘已装船的稀土运输船即将离港驶往日本。

第二,北京商报报导,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日前表示,目前尚不具备挑战中国稀土政策的法律基础,欧盟将寻求其他供货源。此前,中国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已明确指出,中国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加工和出口环节采取的管理措施“符合国际规范和世贸规则”。

第一条说明,撞船后对日稀土的限制松动,中日政府间事务随着APEC领导人会晤恢复正常;第二条说明,欧盟意识到无力对中国的稀土政策施更多压力,但是,中国稀土面临的国际压力还将持续,详情如下:

2009年9月的钓鱼岛之争,中国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迫使日本放人,其中限制对日稀土出口这招效果显著,震动日本朝野,迄今余波未平。

不甘受制,日本联合美国逼迫中国取消限制,一时国际社会批评中国的声音此起彼伏,继遭遇“货币战争”后,中国又遭遇“稀土战争”。

 

日本联合美国对华施压

表面上看,对日出口限制源于钓鱼岛争端,实则不然。争端只是让中日双方在稀土问题上的矛盾突然激化起来。

7月,中国宣布将2010年下半年的稀土出口减少72%,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中日部长级经济高层对话时,时任日本外相冈田克也曾强烈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随后,由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带队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在北京与中国工信部官员会谈时也希望中国能修改方针,但均未使中方松口。

9月下旬,钓鱼岛争端之后,日本媒体报道称,中国海关人员在检查所有输日货物时似乎故意拖延。10月12日,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召集美、英、德、法、韩等各主要国驻华大使,要求中国缓和对稀土的出口规制。

日本媒体的口径也和日本政府高度一致。《日本经济新闻》10月21日的报道认为,稀土成为中国的“外交工具”,并警告说中国打稀土牌可能招致孤立。

报道称,钓鱼岛撞船事件造成了日中关系紧张,此后中国的对日稀土出口处于停滞状态。加强稀土出口管理原本就是中国的既定路线,不过在见识到这一举措非凡的影响力后,中国政府重新认识了稀土作为“外交工具”的重要性。近来,中国同国际社会发生对立的场面日趋增多。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欲借稀土牵制发达国家的图谋也若隐若现。不过,这种做法会引起国际社会更激烈的反抗,中国恐将面临被孤立的危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纽约时报》称中国将停止把稀土运往美国,对此日本显得很兴奋。《读卖新闻》随即表示,日产业界欢迎美开展对华调查。对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可能依据美国贸易法第301条开始调查中国的出口限制一事,经济产业省表示欢迎,称“日美可以联合对抗”。

 

 

WTO推迟公布裁决结果

日本所说的“日美联合”并非耸人听闻,中美之间的稀土争端早已有之。

2009年初,美国就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大动干戈,频频对华施压未果后,联合欧盟、墨西哥,到WTO起诉中国。他们抗议中国对这种稀有矿产品实施出口限制,歧视使用稀土的外国生产商,而使中国国内的制造商获得不公正的优势。

当时,笔者曾专访美国贸易副代表马兰提斯。笔者问:“美国与欧盟就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问题向WTO提起诉讼,中国民众对此反应强烈,他们在一些门户网站上表示,美欧的行为违反《联合国各国经济权利和国家义务宪章》,该宪章规定,每个国家对本国的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全部经济活动,都享有并且可以自由行使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其中包括占有、使用及处置的权利,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马兰提斯回答说,WTO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原则,而中国现在采取的限制出口行为将会改变中国和外国制造商的竞争条件,会造成对外国制造商的变相歧视,这是不对的,这违背了WTO的基本原则。

接到诉状后,WTO于2009年12月成立专家小组,其于2010年3月底敲定小组成员名单。2010年10月22日,专家小组负责人在发表了一份声明,称该小组预计将于2011年4月完成审查工作。根据WTO的规定,专家小组在成立后的6个月内一般应公布其对争端的裁决。小组并没有解释推迟公布裁决结果的原因,但称已经征得争端各方的同意。

对于欧美的压力,中国据理力争。中国外交部称,管控稀土资源是中国的主权权利,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不违反中国的入世承诺。限制重要自然资源的出口也是各国的普遍做法,在这方面指责中国是没有道理的。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与经济中心主任王勇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对稀土这一商品的出口管理问题,完全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其它国家并无权干预,即使WTO的各项规则,也只是管辖贸易公平与关税等问题,并不会管辖到中国出口什么商品、出口多少的问题。

 

美日低价囤积稀土

为何前些年不为人所注意的稀土引发如此轩然大波?这是稀土重要的战略性质所决定的。

有“工业味精”之称的稀土,是17种稀有金属和化学元素的统称,包括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等15个镧系元素以及与其相密切相关的钪(Sc)和钇(Y),在各国都在努力拼抢的新兴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产品,汽车,冶金,石油,化工,轻纺,医药,军事等数十个行业。

在军事领域上,它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可以大幅度地能提高武器的战术性能,被广泛应用在导弹、智能武器、喷气式发动机、导航仪以及其他先进的军事技术上。美国和日本对于稀土的高度依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它们对自身先进武器制造的需求。

全球97%的稀土产量来自中国,但中国的稀土储备只占全球的36%。令人悲哀的是,中国的稀土却没有“物以稀为贵”,由于产量过剩,企业之间竞相压价,使中国稀土一直以很低廉的价格销售,明明是人参,却卖出了大白菜的价格。

而美国、日本等国不仅花最少的钱,得到了最金贵的“稀土”,且进口的稀土不是拿来使用,而是用来储备。美国和日本90%以上的稀土由中国进口,但目前生产仅用了进口量的三分之,其余用作战略储备。据估计,日本的储备总量足够40至50年之用。

美国在指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时,却故意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稀土储量国,出于战略考虑,它于2001年封存了稀土矿山开采。

与美日相比,中国却是竭泽而渔。中国商务部官员透露,中国现有稀土资源仅能维持未来15至20年的需求,有可能还需进口。过去13年来,我国稀土储备在全球已探明稀土中的占比从43%骤降至30%。

而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中国从2006年开始逐步减少稀土出口。今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为30258吨,比2009年的50145.1吨少了近40%。2010年7月初,中国更宣布将2010年下半年的稀土出口减少72%。

 

出口限制,走私猖獗

中国的事情,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家在战略层面的限制引发了走私的猖獗。一位稀土行业人士称,2009年通过正常渠道出口海外的稀土是5万吨,而通过走私出口的稀土超过2万吨,走私的比例高达40%。

对于这位资深人士的说法,没有媒体从权威部门得到证实。据了解,走私的方式五花八门,有虚报产品名称的,有改头换面以地砖、大理石报关等方式。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对大陆媒体表示,中国稀土的问题,可以说从开采、初级加工、深加工到出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问题。首先,由于稀土资源分布在各地,地方利益保护和中央严控稀土资源难免有冲突;其次,中央多个部门涉及管理稀土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的多头管理问题;第三,国家严厉管理稀土资源后,国内主要大型稀土企业在稀土资源开采方面有所制约,但仍有很多地方稀土企业随意开采稀土矿产。这也给稀土走私在源头上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林东鲁建议,中央应该让一位副总理主管稀土行业,从而平衡和协调各部门的多头管理问题。工信部传出的消息显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加强查处稀土走私和稀土合金管理监督的政策,并将安排相关部门与海关协调配合,从源头以及走私的整个环节上打击稀土走私。

中国的话语权、决定权劣势

由此可见,限制稀土出口是件任重道远之事。

在国际层面,它引发各国联合对中国的压力,国内的走私也可能削弱中国的努力。这里面所反映的问题是,GDP世界第二的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不够,决定权更是不足。

“话语权”,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国际上的话语权,就是影响国际舆论的能力。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劣势在“稀土战争”上暴露无遗。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行为,被美欧日贴上了垄断、不公平竞争、挥舞大棒、民族主义等标签,被提到了安全和政治问题的角度,让中国十分被动。

比如说,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10月19日刊发文章,危言耸听地说,限制稀土出口必将引起世界对其意图的担忧。中国应明确表述它不打算利用这种近似垄断的行为作为武器大棒。

显然,这么说并非是中立态度,如其刊名“国家利益”,它所代表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话语权不够,决定权更是不足。当美国力压人民币升值时,中国遭遇“货币战争”;而今,稀土也引发了对中国的战争。这不禁让人有此一问:我的资源,谁做主?

其实,许多国家都曾因为拥有珍稀资源而提升国力。南非由于盛产黄金和钻石,成为非洲最强大的国家。中东由于拥有世界绝大部分的石油资源,而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区域之一。澳大利亚因为拥有富足的铁矿石,而持有对矿石原料的定价权,中铝在力拓案的惨败便是鲜活的证据。

而今,美欧之后,日本又加入战团,愈发让中国感受到强大的压力。毫无疑问,针对中国的“稀土战争”只是刚刚开始,在WTO的舞台,在国际舆论战场,在外交层面,美、日、欧对中国的施压还将继续。这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10月28日说了,要在于韩国举行的G20峰会上向中国领导人提出稀土问题。

显然,今后关于稀土资源的定价权、自主权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中国必须逐步建立适合国情的稀土储备体系,在外交、商务、舆论、内部管理等多个层面应对压力,展开反击,夺回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决定权。

话题:



0

推荐

王冲

王冲

19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专栏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中国周刊》国际部主任。著有《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联系我:chonglingw@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