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从日本地震以来,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的灾难、伤亡、危险和抗争就成了中国媒体和普通民众抛不开的话题。

和以往不同,在汶川地震后全民抗震救灾的情感,很自然地推己及人,大多数媒体都直面灾难和灾难中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给予支持,给予鼓励;我接触到的民众,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政府官员,亦或是平民百姓,大都说起日本时心怀同情,心有戚戚。

这就是中国人的可爱之处,平时看似一盘散沙,在大难来临时却怀有同情之心,有激情澎湃的一面,平时的一切恩恩怨怨都可以放下。这一点恰恰和日本人不同。日本人能忍,守规则,但理性有余,激情不足,有时候过于呆板,不善变通。

很难说哪个好、哪个差。如果就事论事,面对地震,日本显得过于犹疑,不够果敢;而好多中国媒体和民众对日本的认识,也在赞扬之余失去了一丝理性。

日本人面对灾难的冷峻和坚忍值得学习、值得佩服吗?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日本在救灾和国际协作方面做得有不妥之处吗?答案毫无疑问也是肯定的。

就拿韩国《朝鲜日报》3月24日的报道来说吧。堆积如山的救援物资没有被顺利送至避难所,而行政机构的人力又不足。日本政府一方面抱怨人力不足,但另一方面却不愿投入志愿者。全国各地不断有人表示要做志愿者,但日本政府认为,经验不足的志愿者反而会妨碍救援活动,而且也无法保障安全。对于无法自己解决食宿问题的志愿者干脆不予接受。

外国医生志愿者也被告知,由于他们没有日本的行医资格,只能在灾区进行“最有限的必要医疗操作”。对日本的这种“官僚主义作风”,美国《时代》周刊3月22日发文讽刺称:“在日本,黑帮是唯一可以不用得到许可就能迅速展开救援活动的组织。”

对于中国送去的救灾物资,日本的处理方式也不符合国际惯例。第一批救援物资于3月14日到达成田机场,由日本政府配发的卡车送往宫城县登米市。对第二、三批救援物资,日方却要求全部由中国负责运送到灾区。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说:“对此,我表示难以理解。高速道路不通、燃油短缺,我们如何靠自己的力量前往灾区呢,总不能让我们自己从成田搬到仙台吧?”

有分析人士认为,之所以日本在受援上会出现程永华大使提出的问题,第一是因为执政党缺乏经验;第二是因为,表面上团结一致的日本政坛,仍然暗流涌动。执政党害怕因应对失当被在野党抓到把柄,遭秋后算账。特别是在涉外、涉华事务上,不排除会选择相对谨慎和保守的策略。

此时此刻,又爆出日本初中教科书把钓鱼岛称为“日本领土”的消息,这又让刚刚送去巨额援助的中国人感到如鲠在喉,极不舒服。其实,日本就是一个菊花与刀的国度,菊花美的一面和刀锋利的一面并存。日本人具有强烈的群体性,行事整齐划一,好处是听话易于管理,坏处是一旦邪恶势力掌权整个民族,会带来巨大灾难,比如说,二战期间给中国以及亚洲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当然,这个时候旧事重提,不是否认对日援助的必要性。天灾时的互助,对于生命的敬畏,是不分民族和国家的。同时,也必须明白,有很多事情不会因为灾难时的援助而改变,因此也不要谋求这一点。有时候,身边的人有难时伸出手拉一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抗震时帮助日本,并不意味着今后中日关系发展根本性变化,也不要因为暂时的面对天灾的同仇敌忾而把对方想得太完美。

客观看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群体,任何时间都是必要的。可是,我们的大众传媒或者精英群体常常把持不住这个客观度。有人“亲美”,有人“哈日”、“哈韩”,对自己所欣赏的国家以完美的姿态来颂扬,甚至连他们本国人都承认的缺陷或弱点都不愿承认。这样做,是在过火。

当然,没有人能做到绝对的客观,把外国的文明和值得借鉴之处介绍到中国,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手段。但介绍国外的优点更要客观,不可忽视这个优点的副作用。就这次日本地震而言,我们在学习日本人的坚忍、日本抗震意识的坚强、日本抗震技术的领先、日本抗震准备的厚实之余,也要看他们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比如说官僚主义,比如说过于刻板,在今后的工作加以避免。

话题:



0

推荐

王冲

王冲

19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专栏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中国周刊》国际部主任。著有《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联系我:chonglingw@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