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公墓续租欲断魂,把古诗这么一改,似乎颇为贴合近期热点。大陆关于墓地20年使用期限的争议,以民政部发话说50年或70年暂告一段落,但50年或70年后怎么办,人们仍心存疑虑。

 

  清明时节的墓地纠纷,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印度人也看在眼里。6日的《印度时报》以“中国富人推高价格,穷人无法企及墓地”为题进行了报道。文章说,清明期间,中国的新富人群改变了殡葬业的基本规则,让穷人心里极度不安。由于超过40岁的有钱人以天价订购墓地,导致墓地价格火箭般上升。

 

  报道援引北京一位退休教师的话称,“墓地行业就像房地产市场,有钱者通吃”。

 

  印度媒体还关心中国这事儿?和朋友说起印度媒体关心此事时,大家颇感意外,其实,在地球演变为一个村落之际,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之际,中国的社会问题也会引发全球更多关注。

 

  除了印度,新加坡的媒体也关注此事,如果按照人均国土面积计算,新加坡更是寸土寸金。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4日也发表题为“活不起,也死不起”的文章。文中称,当中国人在清明节这天悼念逝者时,只有少数城市居民能够来到埋葬着骨灰的小块墓地上坟,因为他们要么很走运,要么很富有。但是随着靠近城市的一些“风水”好的墓地现在价格上升到每平米两万元人民币——相当于10年前的3倍多,这部分人的数量可能就会更少了。

 

  文章认为,中国人财富的增长以及对入土为安的执着推升了对墓地的需求,所以墓地的所有者和中介找到了利润最大化的方式。他们的策略是让死人让出墓地,因为现在墓穴可以分割成块,装载更多的骨灰盒,骨灰盒的维护费也提高了。

 

  这两家媒体的报道,看到了墓地纠纷及其背后的诸多原因,深入探究,会发现墓地背后隐含有“七宗罪”。

 

  第一,物质主义。《印度时报》的报道,在物质主义盛行的中国,祭奠祖先的人除了烧传统的纸币,还烧纸糊的电冰箱、电视机,甚至还有人烧纸糊的iPad、iPhone;

 

  第二,贫富不均,正是有人以天价订购墓地,才引发价格上涨,而穷人则心里不安;

 

  第三,赢家通吃。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精英合流,彼此照应,一荣俱荣,在所有领域都获得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权利;

 

  第四,垄断。有些墓地经营者是事业机构,拿着政府的补贴,借垄断地位敛财;

 

  第五,入土为安的观念。这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正因为强大的需求,才推高价格;

 

  第六,贪婪。《海峡时报》认为,一些人还囤积土地,使得墓地价格更高;

 

  第七,产权。无论墓地产权是20年、50 年还是70年,都面临着骨灰今后如何处理的问题,这和房屋的50年或70年产权一样,不合理,墓地规定年限,让逝者面临入土为安后还不得安宁,这极大地挑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底线。

 

  客观来看,如果13亿人死后都需要一个一平方米的空间,将占掉大量土地,中国可耕地不过是守着18亿亩的红线。解决此问题,最重要的是改变丧葬观念。不过,在特权和富人享受实际的优先权的情况下,号召普通百姓转变思想,显得很荒唐,效果只可能会事倍功半。

话题:



0

推荐

王冲

王冲

19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专栏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中国周刊》国际部主任。著有《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联系我:chonglingw@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