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日本福岛核事故的阴云中,世界迎来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5周年纪念日。4月26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齐聚灾难发生地,缅怀那些在事故中失去生命的人。

 

逝者已去,但生者还要在核泄漏的不安中活着。日本地震引发的核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遮遮掩掩,态度暧昧,核辐射到底给人类带来多少伤害?那些排放到太平洋的受辐射的水到底会给海洋乃至整个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多大伤害?这些,恐怕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测算。因为核泄漏的灾难具有长期性。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距今已有25年,但仍有数以万计的人饱受癌症折磨,核电站附近的蔬菜要想安全使用,还需要两万年。

 

用核能,还是不用核能,如何利用核能,成了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

 

这个问题要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世间万物,有利必有弊,有强悍之处必有软弱之点,这是一个朴素的常识。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但夏日里也会让野田禾苗半枯焦;水滋润万物、孕育生命,但洪水滔滔也会毁掉人类的家园、夺走人的生命。核能也是如此,它高效、方便、污染少,但也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性事件。

 

从实用的角度看,在石油和煤炭一百多年或最多二百年就笃定枯竭的情况下,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成本居高不下、尚需完善之际,核能无疑是解决人类能源困境的重要选择。

 

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到美国的三里岛核事故,再到近日的日本福岛核事故,人类在灾难面前不能退缩,而是应该兴利除弊,加强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对现有的核电站加强管理的同时,对今后兴建的核电站施以更多的安全措施。

 

就核问题而言,核武器的威力,远远大于核电站。美俄两国的核武器足可以把地球摧毁数十次,而核武器出事故、被偷走、被滥用的可能性,丝毫不亚于核电站的事故率。不全面销毁核武器的情况下,大谈放弃核能,无异于避重就轻。

 

麻烦之处在于,和平利用核能和制造核武器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二者是可转化的。日本著名记者岛津洋一就提出质疑,认为福岛核电站藏有核武,日本政府这些年也一再宣称要突破无核三原则。不远处的中东,伊朗坚持认为自己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国际社会认为它的真正意图是制造核武器。发展核能,但不是发展核武器,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难题;在核技术不可避免地扩散的情况下,以发展核能为借口发展核武器很具有迷惑性,正因为如此,核不扩散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稍有不慎,人类会毁掉自己。

 

这给中国带来很大教训。中国人做事激情有余、理性不足。有激情或者政治需求时喜欢大干快上,但碰到问题时又喜欢一刀切。在处理核能问题上尤其不能如此。前些年,中国有雄心勃勃的发展核能的计划,但福岛核事故后又重申审视,这是可取之处。无论如何,决策要有科学性,谨防非理性决策或者被利益集团推动上项目。

 

日本政府对核辐射的态度中国也须引以为戒。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对此遮遮掩掩,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虽然日本四处灭火,刊登表示遗憾的文章,但这无法挽回之前隐瞒信息带来的损失。处理这种大型事故,信息一定要及时、公开、透明。

 

最后一个教训是,老百姓不要过于恐慌,要有一颗淡定之心。真的核辐射来了,一损俱损;而核辐射没来,杞人忧天也没有用。如果核辐射真的那么可怕,广岛、长崎的那两颗原子弹早就辐射了整个东亚,而切尔诺贝利的阴云也不会让莫斯科幸免。建议大家多学点有关核的知识,别把它当成魔力无边的妖怪才好。 

话题:



0

推荐

王冲

王冲

19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专栏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中国周刊》国际部主任。著有《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联系我:chonglingw@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