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对于南海局势,无论是中国媒体、东亚、东南亚各国媒体都给予特别关注。但是,切不可被媒体的言论蒙蔽了你的慧眼。

6月20日,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刊发一位美国学者的文章,讨论美国为什么不能遏制中国。

文章指出,中国担心的主要问题是,美国正在寻求一项遏制中国的战略。然而,即使这些说法有些许真实性,对东南亚的战略介入也极其复杂,不特别适合于常规遏制战略。

作者认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最大障碍是,东南亚国家对美国在该地区存在的立场非常模棱两可。东盟国家似乎最不希望出现的情况是陷入一种冷战式的局面。在这种局面里,它们不得不在两个世界强国之间进行选择。

南海争端突出了美国在东南亚的遏制政策可能面临的问题。该地区的政治过于复杂,而中国的经济地位又过于牢固,无法使遏制政策变得切实可行。

这段言论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三层意思。第一,不可否认,遏制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第二,在东南亚问题上遏制中国,需要东盟各国的“配合”,如果东南亚各国不欢迎,美国也不好硬来;第三,中国的经济地位牢固,美国即便真要遏制也很难。

再看第二篇。英国《卫报》6月初的文章指出美利坚帝国的衰落,作者是该报经济版主编拉里·埃利奥特。文章说,美国是个受严峻问题困扰的国家。近六分之一的人口靠政府食品券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虽然10年前的预算还略有盈余,但现在已达到希腊的赤字级别。华盛顿的政策已处于瘫痪状态。

作者认为,2011年的美国就像公元200年的罗马或是一战前夕的英国:一个处于权力顶峰但裂痕开始显现的帝国。作者还认为,对西班牙来说,当时的劲敌是英国;对英国来说,对手是美国;而对美国来说,威胁来自中国。

这篇文章是中国威胁论的变种,从美国相对衰落的角度来证明中国的崛起,并没有多少新意可言,但在中文语境里,被中国媒体转引后,很容易引发中国人的沾沾自喜和自大心态。美国真的衰落了吗?没错,相比二战结束后初期的一家独大,美国现在队全球资源的掌控能力下降,经济所占比重下降,美国国内也面临着经济不景气情况,它毫无疑问是在衰落。

然而,一个帝国的崛起需要百年,一个帝国的衰落同样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借助一定的契机,还可以反弹。就拿中国历史来说吧,西汉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被王莽篡位,但汉光武帝实现了汉室的中兴,东汉又把汉家天下延长了200多年。何况,美国的衰落并没有像西汉末年那样严重,只是东亚的发展太快,让美国的相对力量削弱而已。

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学者的预言在宏观看通常有其合理性,但在微观层面上却又不准确。比如说,一个经济学家言之凿凿地说某国经济要出问题,通常半年、一年甚至三年后才出问题,甚至时间会更长。

说了这么多,长话短说,就是美国没有衰落,它还有遏制中国的能力和意愿;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不是不介入,而是需要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借口。如果东盟国家愿意引“美”入室,自是正中美国下怀。

这就是南海问题的关键。中国已经表态不希望外力介入,但并无实力把美国拒之门外,而东盟各国对是否借助美国抗衡中国有分歧。

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20日的文章看得清楚。文章说,南海领土争端紧张态势的升级给亚洲的未来战略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一个问题是,中国对包括南海在内的邻近地区是否在追求一种“门罗主义”。另一个问题是, 中国的邻国能在多大程度上默许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

文章认为,今天,如果中国要像19世纪的美国那样实现地区霸权,它不仅要面对美国——一个海上或“常驻”的制衡者,而且要面对诸如印度、日本和俄罗斯这些地区角色。

其次,中国超过60%的GDP都要依赖对外贸易。进口石油满足了50%的石油需求。同19世纪的美国不同,中国经济在一个相互间非常依赖的全球经济中运作。如果矛盾升级,中国积极阻止世界其他角色使用南海贸易路线的做法,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造成的海上交通中断将给中国自身带来极大损害。其他国家可能采取反制措施,从而令中国对印度洋和其他地区重要海上通道的使用权受到威胁。

文章表示,中国领导人察觉到了这个事实。现实是,他们可能无法选择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因为代价太大了。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可以看出,已经削弱的美国不愿和中国对抗,但从战略上讲又必须遏制中国,而外向型经济的中国也不愿经济受损,东盟愿意借助美国抗衡中国却有不愿陷入东亚冷战。

据此,似乎可以推导出一个不成熟的结论:南海问题是热点,但不是爆炸点;南海问题的小岛,涉及到大国关系。因此,很可能是忽而紧张、忽而放松下来的态势,操作过程中也可能是进三步、退两步,或者进三步、退三步,这需要中国协调各方利益去不停地尝试,探测各方反应,而菲律宾、越南也在探测中国的底线和美国的态度。不要动辄就说战争,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在现实层面斗智斗勇,比虚张声势地开几炮效果要好得多。

话题:



0

推荐

王冲

王冲

19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专栏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中国周刊》国际部主任。著有《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联系我:chonglingw@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