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预测的文章,一向很多,可好多都变成碎片。如股评,每个预测明日走势如何的人,都会很快得到验证,然后很快被遗忘。看一个股评家如何,莫过于翻他博客最近三年的观点,如果有一致性,如果在6000点的时候提醒风险,在1700点的时候号召买入,便略靠谱。

这几天无暇写新文章,就贴篇旧文吧,2003年综合了各国未来学家的预测而写的,而今,看看有多少已然实现,有多少即将到来!

胡乱想想明天的事情,常常被称作白日做梦;可如果有系统地设想未来的发展、明天的样子,就可以被称作未来学家。

10年后,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我们的科技和生活是什么样?

男人衰败

自从进入父系社会以来,男人在这个地球的位置一直是举足轻重的。中国古代的女人出嫁后被称作××氏,英美的女人直到今天出嫁后还要从夫姓,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撒切尔夫人,很少人知道她的真名实姓。

在各行各业,男人的收入普遍高于女性(时装业除外),在政治、经济领域抛头露面的也大多是男子。可实际上,许多男人生活在危险中,他们在抱怨、在彷徨、在不安中无所适从。

在20世纪初,一个男人只要上过中学,就可以在工厂当工人、到造船厂卖苦力,一个月挣几个大洋或者几块美元就可以养活一家子。可进入信息时代再看看,蓝领正逐渐走出社会的主流,许多没有文化的男人被迫飘扬过海,到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做牛做马挣点辛苦钱,因为服务经济的兴起使得体力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脑力甚至魅力,这样男人天生的优势丧失殆尽。

在美国,男人的根基动摇了。男人参加工作的比率从1970年的80%下降到了2000年的75%,而女性工作的比率从43%增长到了60%。成千上万的男子汉无所事事,宁愿游手好闲,领取政府救济金,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女人才干的工作,比如说老师、护士等。在欧洲也是如此,瑞典经济学家阿格内塔·斯塔克说:“失业的男人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在劳动市场等着老板来招人,但那样的时代不会来了。”

不能等待,因为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工作不是男人的专利。只要你能创造利润,工作不再分男女。许多公司发现,女人更听话,可以少给点工资做同样的事,也可以让她去哪儿就去哪儿;对此,有心理学家认为女人相比男人来说更会在经济上不顾一切,更喜欢变化。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最近的全球移民中,女性占据了大约70%的比例。

另外,信息时代使得教育更重要。在美国,在校女大学生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男生,许多科目的测试中也往往是女生成绩遥遥领先。在中国的大学、高中里,前几名的学生也往往是女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吸毒、打架斗殴的男孩子逐渐上升。

在工作的竞争中,男人被迫步步后退,一点一点失去自己的阵地。在墨西哥、在中国、在韩国,女工们在流水线上工作,生产出的鞋子运往世界各地销售。墨西哥的老板们常常以这样的理由拒绝雇佣男工:“男人老是喝醉,女人按时上班。”当地的分类广告中,经常以他和她来分类,女人会获得更大的招聘机会。男人们,如果再不醒来,10年后你的位置在哪里?

人变成一个节点

相信吗?随着网络的发展,将来所有的机器和人都会变成网络的一个节点,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借助所有其他电脑的能量。听起来有点可怕,真的会这样吗?

2012年,东京,上班的高峰时间,你的自动车带你去成田机场,自动在车流中穿梭,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干自己的事情。按一下手表上的按钮,你的矿业公司印尼分部的生产情况出现在面前。你的手表同时还是一个个人数据助理,会及时告诉你汇率的波动。

这只是全新数字生活的一部分。将来的因特网会幻化成“栅格”,无线智能标签便宜得要命,在所有物体上你都可以安上一个,把人类、动物和各式各样的机器联系成一个个网络上的 “节点”。届时,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会像一个电网中的电站一样,共享着其他各个地点传送来的能量。(是不是今天的物联网?)

2002年的今天,小的栅格已经在公司内部存在。不论你喜欢还是讨厌,栅格已经存在了,而且还必将继续存在下去。

早在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即使速度再快的计算机,面对天气模拟、粒子物理等问题也慢得像蜗牛爬一样,有时候甚至吭哧半天得不出结果,所以那时候就有人引入栅格概念来增强计算能力。1998年,栅格计算之父伊安·福斯特和卡尔·凯瑟曼合作撰写了一本名为《栅格:新计算基础设施的蓝图》。这本书列举了有可能引发“第四次浪潮”的几项计算原则。福斯特说:“我所做的事情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但是网络只告诉你怎样从一个地方得到信息,没有告诉你怎样共享粒子加速器或者自动取款机。”

福斯特所说的共享概念是说栅格实际上是各个不兼容系统之间的“翻译器”,它也可以把信息变成可视的图像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案。地理学家可以用栅格来模拟一个城市地震后的情形;生化学家可以模拟攻击人体。

在各个公司,服务器通常只有30%的时间在工作,一半的PC只有5%的时间在工作。SUN、微软、IBM、HP等公司正着手研究栅格软件,让夜间纽约闲置的计算机给香港使用,或者把所有大型计算机的能力在某个时间给一个公司使用,进行复杂的运算。福特公司的女发言人说:“我们的栅格研究太先进了,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SUN公司的栅格技术负责人沃尔夫冈高度评价栅格技术的重要性,他说:“19世纪是蒸气引擎的世纪,20世纪是内燃机引擎的世纪,21世纪将是栅格引擎的世纪。”

栅格真正有趣的地方是把政府、消费者、公司相互联系起来,完成因特网没有完成的任务。栅格可以让视频会议真正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让在线销售真正“面对面”,中介和股票经纪人无事可做。

不过,和因特网一样,栅格面对的大难题是安全问题,更大的难题是面对无处不在的信息,人类如何抉择。我们打开电灯,让柔和的光线洒在身上,但是不会去想电网复杂结构;同样,栅格的计算能力整合着我们的生活,它可以经营管理,可以自我诊疗,可以自我修正,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当它出现失误时,人类甚至还会以为自己出了毛病。有人把这样的情形成为“后技术时代”,那是人的生存意义又在哪里呢?

真正的星球大战

今天,许多游戏迷在忘情地玩着《星际争霸》,而未来的真正的星球大战并不遥远。美国空军把自己称为“综合航空宇宙军(integratedaerospaceforce)”,说他们的责任从地球表面延伸到了遥远的太空。

五角大楼的防御专家们在谈论着未来的战争。他们筹划着用激光打掉敌人的导弹和卫星;他们想在低地球轨道建造武器,这样就可以轻松打击敌人的地面目标;未来的战斗机将会是航天器和火箭的混合体,以极快的速度飞到大气层顶端,围绕地球巡行三四个小时后,打击一切敢于反抗的人。

这样的设想会在2012年变为现实吗?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汉伦在一本关于外太空军事战争的书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即使不顾国际上的反对加紧研制,这些想法也不大可能变为现实,因为即使不顾成本,技术革新也没有那么快。在他眼里,21世纪不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

在一些军事科学家的眼中,汉伦的预测太保守了。现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导航,无论天气多坏、烟雾多大,都可以引导导弹击中目标。在阿富汗战场上,巡航导弹已经成为主流。一枚普通炸弹,包装上一个价值两万元的导航系统,就可以以微小的代价寻找到目标。而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上,指挥部可以和五角大楼通过视频实时交流。

通讯的发达,使得一个地面的特种部队战士就可以通过卫星确定目标的具体位置,然后在20分钟之内通知B-52轰炸机。战机稍纵即逝,20分钟的耽搁也许是致命的。到2012 年,指挥部、前线侦察员和战斗机驾驶员所获得信息可以同步分享。步兵一发现敌人,战斗机就会迅速赶来支援,敌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被铺天盖地的炸弹消灭了。对这些美军用了许多术语来形容,比如说“信息优势”、“战场透明化”等。(美军已经可以做到这些了!)

遥想2012年,军事上将会有更多的突破。

激光武器

激光的能量高度集中,比太阳光亮200亿倍,足以摧毁任何坚固的目标。它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在空中传播,瞄准射击时不需计算提前量。激光射击时几乎没有后坐力,可随意变换射击方向,精确打击目标的要害部位。

近年来激光武器的试验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2000年6月,以色列和美国合作研制的战术高能激光武器,成功截获一枚“喀秋莎”火箭炮弹。美国空军正在研究利用波音747飞机改装一具反导弹激光武器,从13公里高空发射激光束,截击400公里外刚从发射架上升空的“飞毛腿”一类的地地弹道导弹,计划于2005年进行导弹截击试验,2009年装备7 架飞机。目前用来杀伤人员的轻型激光武器已进入实用阶段。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中用激光武器击毙一名武装匪徒,解救出被劫持的女记者,首开激光武器实战使用之先河。

基因武器

许多国家正在加强基因工程研究,探索基因武器的应用前景。基因武器与传统武器比,有一系列优异特点。它的成本低廉而杀伤力大得惊人。只用5000万美元建造的基因武器库,其效能远远超过50亿美元的核武器库。只需20克具有剧毒作用的“热毒素”,就可使60亿人死于非命。(已经成为现实!)

基因武器的使用方法十分简单,只要将微量毒素倾入饮用水源或将某种病毒传入敌国,就可使其遭到惨重打击,由此驱使一些国家竞相研制。英国化学及生物防疫中心正在运用基因工程探索制造“基因杀人虫”的可行性。

卫星群

今天的卫星可以拍摄清晰的图片,但是它们只能在几个小时内光顾某个地方几分钟。根据五角大楼的计划,他们将要研制由二十几个卫星组成的卫星群,持续监视地面。每个卫星造价降到1亿美元财政上才可以负担得起,而目前每个这样的卫星价值10亿美元。

设想远远没有完。据报道,美国还打算在卫星上安装传感器和高级防御武器,以便受到攻击时发动反击。能否实现谁也不知道。

科学也疯狂

今天人造基因听起来也许是“新闻”,可到了2012年,也许你可以在自由市场上买到它,基因的销售额也许会远远超过今天的伟哥。(今天还没实现,也快了)

有人把这称为“科学也疯狂”,可基因的发展谁也无法遏制。 10年后,基因将会成为最大的行业,从转基因食品到人类克隆,从基因武器到基因控制人类特性,即便不喜欢它的人也无处遁逃。西方科学家普遍担心的是,在法制健全的国家,对基因的研究会有某些限制,但是技术外流,某些国家会采取疯狂的手段进行研制。

10年后,基因控制技术会用来对付人类,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可以治病救人,也可以干坏事。医生可以给病人加入人工染色体来抵抗疾病,或者直接复制某个器官,而无须别人捐献,或者直接消灭致命的病菌。

10年后,基因试验不再神秘,一个科学爱好者可以通过查阅论文和资料实现自己的计划,好莱坞电影里那些恐怖的镜头也许会真的出现。想想意大利那个臭名昭著的狂人医生安迪诺里吧,他宣称已经成功克隆了一个女孩。许多科学家对他的狂言表示怀疑,但10年后也许一个普通人就可以大声说:“哈哈,我克隆了一个小孩。”

10年后,奥运会在那里举行还不清楚,但利用基因来增强力量的技术很可能会有人使用。

全球化不等于美国化

从19世纪初开始,资本主义一路走来,带着它的剩余价值、剥削和比以往任何社会都要巨大的财富;如今,市场、资本、商品以及背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渗透进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全球化的浪潮汹涌而来。

面对这个潮流,拥有34年历史的美国未来学会(www.iftf.org)推出了一份本名为“全球化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尖锐地指出,英美人还不能笑,因为在21世纪之初,只有二十几个国家加入了全球化这一系统,100多个国家游离于这个系统之外。

这份报告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看问题,它尖锐地指出,穷国在国际贸易的领域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这必将使他们在将来的全球化系统中获取更大的发言权。它所指的穷国,就是反对全球化等于美国化的国家,反对美国文化借助经济力量淹没其他民族文化的国家,比如说中国、印度、巴西。

美国人眼里的穷国会崛起,它的亲密盟友欧洲也不会甘心做言听计从的小兄弟。如今,构成国际经济支柱的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不再是美国的天下,欧洲人的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差不多)

德国经济学家马丁·哈夫那认为,欧洲是过去10年最有活力的地区,在全球经济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人批评欧洲背负着太过沉重的传统包袱,有人批评欧洲在因特网时代被甩在后面,永远也赶不上。但纳斯达克暴跌后,美国的经济泡沫破裂后,人们才意识到欧洲的沉稳渐进。欧洲的一些公司已经宣布,到2005年它们用在IT上的研发占研发总额的45%,后发制人的欧洲正在吸取美国在网络时代过度花费、过度招募职员的教训,10年后填平和美国之间的信息鸿沟。

话题:



0

推荐

王冲

王冲

19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专栏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中国周刊》国际部主任。著有《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联系我:chonglingw@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