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5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散发了一份有关制裁伊朗的决议草案,要求在现有对伊制裁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制裁力度。制裁内容包括扩大军售禁运范围,限制伊朗投资海外敏感项目,监视伊朗金融机构活动等。

同一天,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宣布就制裁伊朗的决议草案达成一致。美国随后在下午的安理会全体会议上散发了这份草案。

对此,伊朗外交部长穆塔基称,“新制裁是没有可能的,安理会的几个成员国已经在他们的厨房提出新的配方(指提出新的建议),看来他们准备的这盘新菜是不会及时给客人的,客人已经吃过午饭了。我们大家不要这么严肃的看待此事。”

尽管穆塔基先生的外交辞令强硬而不乏幽默感,但大家都清楚,制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问题只是在于制裁的幅度多大,能否在最后时刻剔除一两条关键制裁措施。

这一轮的对伊制裁可谓历经风雨。早在今年3月份,美、英、德、法就达成一致,而俄罗斯也表态可以支持对伊制裁,于是,各国说客蜂拥而至,试图说服中国点头,同意对伊制裁。

3月4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及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抵达北京,谈及对伊制裁事宜。几乎同时,由战略事务部长摩西·亚阿隆和央行行长斯垣利·费希尔率领的以色列代表团试图说服中国支持对伊朗实施制裁。以色列向中方提供了该国情报部门所掌握的全部情况。情报表明,伊朗在制造核武器。据报道,中国将“认真考虑”以色列提出的制裁伊朗的要求。

3月中旬,法国排出包括总统顾问在内的要人抵达北京,探听中方的底牌,笔者曾应法国驻华使馆之约,和几位客人探讨伊朗问题,从中感受到法国人的急迫心情。更重要的是,法国人明显对外交斡旋的努力失去了耐心。

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主持核峰会,胡锦涛主席出席。这次会议也基本确定了对伊朗制裁的基调。此后,各方的焦点成了就如何制裁讨价还价,而不是是否制裁。

在外界的压力和游说下,为了顾全大局,中国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3月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呼吁通过外交手段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当前外交努力的空间依然存在。而今,从新华社的报道中,可以读出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

新华社的报道称,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18日应约与土耳其外长达武特奥卢以及巴西外交部长塞尔索·阿莫林通电话。杨洁篪说,中方在伊朗核问题上始终坚持“双轨”战略。

所谓双轨战略,就是和外交努力和制裁并举。即使六国在纽约启动了关于制裁伊朗问题的磋商,但外交努力不应受到任何影响,外交努力的大门并没有关闭。

从此前战略上的反对制裁,到今天的承认双轨战略,中国的外交变调是根据现实所做的有效调整。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贯反对核扩散,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多年没有突破性进展之际,在美欧的压力日益加大之际,同意制裁,不失为明智之举。

但是,调整策略不等于盲从美国,中国依旧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促进伊核问题的公正、合理的解决。

据报道,经过中俄努力,在提交安理会讨论的决议草案中写入了“不赞成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以及“维护国际经济贸易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

这说明,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还是有所作为的。如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所言,“在对伊制裁问题上,我们是讲原则的,制裁不能影响能源供应,不能影响正常的贸易和经济往来,也不能影响伊朗人民的正常生活。应对有关制裁进行严格的限定。”

问题在于,制裁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双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外交努力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这将考验中国外交的执行能力和精细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伊执行双轨制,对朝鲜呢?美国有理由进一步施压,让中国对朝更趋于强硬,而不是如今的模糊策略。

话题:



0

推荐

王冲

王冲

19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专栏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中国周刊》国际部主任。著有《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联系我:chonglingw@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