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对,就是这个味儿,这就是世博会的味道!从德国馆走出,产生了参观世博会以来从未有过的兴奋。

没有理由不兴奋。一进德国馆,踏上自动步梯,进入隧道,开始浪漫而神秘的德国馆之旅。光与影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美妙的体验。

走进德国制造区域,扑面而来的是精致的创意,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设计。它不是简单地用大屏幕给人以震撼,不是把展台分给几个公司各行其是,也不是靠文物古迹吸引观众眼球,而是靠设计来打动人。

是的,这是一个充满着创意的空间。整个展厅光线暗淡、红光闪烁。 在高至屋顶的大架上,陈列着众多来自德国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与众不同的发明、设计作品。大厅的一切都处于运动中,传输带在人们的上空穿梭往来,满载着总共90多件展品,能看到LED灯、独特的带闹钟半导体、玩具拖拉机、自行车安全帽,还有德国的混凝土产品。工厂一角还有各种生产材料,可以用手去触摸,真正有感悟,有共鸣。

漫步前行,一盏彩灯高悬空中,一低头恰好进去。灯里热热乎乎的,灯罩里是美丽的画卷;一转头,竟然有个小望远镜,调好角度看去,美景如画,尽在眼前。

小设计也能动人心

   最后,便是德国馆“镇馆之宝”——动力之源。为了方便,我喜欢叫它大铁球。

“动力之源”其实是一颗重达1.23吨、直径3米、装有40万根发光二极管的金属圆球。金属球内装有感应装置,只有在参观者热情的掌声和呼喊声中,这颗悬垂的金属球才能摆动并发光显影,掌声和呼喊声越热烈,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旋转得越快。

在大铁球面前,我和身边的参观者一道,放开嗓子喊叫,喊声推动它旋转,可谓球随心动,科技的魅力尽在其中。这,才是真正世博会的意义之所在。

动力之源大铁球

    离开德国馆,利用最后的一段时光,我跑到最佳城市实践区。一眼看到创意大厨房,心中一喜,想看看我们中国人的创意能否和德国人一教高下,问过工作人员后大失所望,无他,那只是一个餐馆而已。当然,在厨房技艺方面,中国人远胜于德国,这个放味精都要用天平的国度,不是盛产厨师的地方。

创意大厨房旁边是一座电厂改造而来的城市未来馆,满怀期待地进入,很快满怀失望地走出。这里哪里是对未来的想象,分明是对当下的复制粘贴。在城市地球馆、城市人文馆参观时,满眼望去也都是对现实的描述,只是借助了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手段而已,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可以说,中国建设的展馆在技术、工艺、数据方面占据先机,在建筑的宏大方面当仁不让,但缺乏灵魂深处而来的创意,缺乏真正用创意打动人心之处。

这是因为,德国早已经进入“德国创造”的年代,而中国却还在“中国制造”间徘徊。这就是差距。

一字之别,百年差距,从制造到创造,注定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制造,买来设备、图纸,把工人安置在流水线前即可,而创造则需要一系列的准备,绝不是仅仅靠喊口号和政策鼓励可以做到的。

要做到中国创造,需要有创造力的中国人,可当下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从孩提时代起就扼杀着创造力,能过五关斩六将考上大学且保留自身原始的创造力者,少之又少。要做到中国创造,需要尊重有创造力的人才。在德国,对教授的崇拜发自内心,无论你是多么邋遢的老头,递上印有教授头衔的名片,马上便赢得尊重;在德国,奔驰技术熟练的老技工的收入,比大报记者、白领职员的收入要高,没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现象。我曾经在博世的工厂,了解他们的设计流程,高校毕业的技术员和工人一道进行研究,互补短长,工人的意见得到切实的尊重。

对知识的尊重,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力的尊重,乃是创造之源。在中国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整体社会风气是对权力的膜拜和对财富的贪婪,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是知识和劳动越来越难以改变命运,而是权力和资本改变命运。同时,急功近利之风盛行,拼拼凑凑、抄袭仿造之风盛行,再加上浮躁之气,全方位地扼杀着本来就匮乏的创造力。

诚然,中国的GDP超过了德国,中国的出口超过了德国,雄踞世界第一,但大家必须明白,廉价的呜呜祖啦和汽车的核心技术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中国和德国之间从制造到创造的差距,还需要全方面的努力和上百年的坚持。

  
话题:



0

推荐

王冲

王冲

19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专栏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中国周刊》国际部主任。著有《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联系我:chonglingw@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