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GDP超过日本,终于成为世界“亚军”,自然也引发海外媒体的关注。值得注意的,外媒在习惯性地夸赞了一番中国崛起后,开始客观地看待中国GDP第二,也切实看到了中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外媒的判断或有其不全面之处,或有其不了解中国国情之处,但无论如何,其中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地方还是不少。

外媒的评论集中在以下几点:中国的GDP水分多大,GDP第二不意味着人均GDP高,GDP大国并不意味着经济强国,中国想再上一个台阶很难。另外,即便GDP飞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却不强。

9月1,日本《每日新闻》刊登该报编委潮田道夫的文章,认为日本GDP实际是中国的3倍。文章援引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雄野英生的评论称,日本虽然在GDP上被中国超越,但如果扣除通货膨胀的水分按实际GDP来计算,仍是中国的3倍。

文章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和日本的通货紧缩共同作用,造成了统计上的假象。

美国彭博通讯社也在9月1日撰文称,经济数据的不全面使得人们审视中国时容易产生错觉,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局势比投资者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

报道称,中国统计GDP的形式与其它国家略有差别。中国发布GDP的增长率,却从不对每一季度国民的实际需求进行统计。没有需求统计,人们无法知道中国的增长是否大部分来自于修建公路、工厂而非来自国民消费。

这个对于中国GDP构成的质疑,早已是国内经济界议论的焦点。有学者指出,1937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三倍,但GDP构成大有不同。193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仅13.6亿美元,而日本工业总产值近60亿美元,是中国的4.4倍。当时,中国现代工业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而且这还包括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的产值在内,而同期的日本,现代工业占国民经济总值的80%。那时中国的GDP总量多于日本,但是根本不能作为国力强弱的比较标准。

其次,相比GDP,人均GDP是更重要的指标。《华盛顿邮报》意识到这一点,8月17日的报道说,“中国认为帮助穷人比经济排名更重要”。第二季度,日本GDP为1.286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335万亿美元,但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在人均方面依然是“世界较穷国家”之一,去年中国人均收入为3600美元,而日本则是37800美元。

法新社也报道称,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有上千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

中国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亚军,何时将超过美国成为冠军?美国的智库和媒体有的说2020年,有的说2030年,还有的说2050年,但8月24日《福布斯》的报道则认为,中国经济难以超美国。

文章作者是美国查普曼大学研究城市未来学的校长级学者、英国莱加顿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乔尔·科特金。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国经济飞速发展不会持续很久,而经济高速增长是许多预测的出发点。最终,成本上升,国内压力加大,固有的局限将制约经济增长,甚至引起经济逆转。

科特金先生列举了中国经济难以超过美国的五大原因。第一,如果说水是“新的石油”,那么中国将面临一个缺水的未来;第二,中国的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可是国内却没有足够的资源;第三,食品是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四,中国迅速老龄化的人口和不断萎缩的劳动力或将显著放慢经济增长步伐;第五,中国式的增长起飞阶段迅速发展,但是后期的增长却通常比不过更为开放的社会。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GDP的增长并不意味着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国《新闻周刊》8月19日刊登了一篇有关“经济增长和幸福指数世界排名”的报道,文章讨论的是生在哪个国家能够更健康、安全、富裕地生活。结果,日本在综合排名中名列第9,美国排在第11位,而中国名列第59位。7月份,知名调查机构盖洛普的一项研究显示,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均跻身全球前五大“最幸福国家和地区”,而人均GDP最高的美国则仅排第14位,GDP世界第二的中国,仅名列第125位。

从域外传来的这些声音,可以更清楚地看清自己,GDP超过日本固然是好事,但不要被这些数据冲昏头脑,踏踏实实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才是正道。

话题:



0

推荐

王冲

王冲

19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专栏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中国周刊》国际部主任。著有《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联系我:chonglingw@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