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越南出席首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因为一场特殊的会见成了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10月11日上午,他在所居住的酒店电梯口与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的“不期而遇”,20分钟的会谈就此展开。

此前,温家宝总理和日本首相菅直人的“走廊外交”,同样引发关注。日方通过精心的设计,在亚欧峰会上实现了菅直人和温总理的“偶遇”,并聊了25分钟。这说明,两国领导层都希望中日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温总理强调,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但他同时表示,希望促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当然,“不期而遇”或是“走廊外交”只是吸引媒体吸引眼球的说辞,实际上,这背后有着两国外交人士的密切沟通和协作,一方释放会面意图,另一方欣然接受,说明中日高层都希望钓鱼岛事件的一页尽快翻过去,中日关系可以继续依照战略互惠的原则平稳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对中日关系的整体走势还是可以谨慎乐观的看待。其实,钓鱼岛事件影响的更多是两国国民的心理,而不是政治经济关系,这起事件不会带来新一轮的“政冷经热”。

可以说,中日关系有了从钓鱼岛事件造成的低谷走出的明显迹象。这期间,尽管有日本右翼分子焚烧中国国旗泄愤,有日本议员乘直升机空中视察钓鱼岛,民间的创口依然存在,但从政府层面,至少在努力恢复受损的关系。

之所以中日高层迅速恢复接触,是因为钓鱼岛问题虽然复杂、艰难,对此双方心知肚明。其实,钓鱼岛海域时常出事,1990年,日本青年社到那里安装灯塔;2004年,冯锦华等七位中国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日本右翼紧接着也想登岛,但日本政府没有允许;2006年,有台湾渔民到钓鱼岛海域被日本抓了,但很快释放,日本还予以道歉。

这些历史事件足以说明,钓鱼岛是有争端的,但这些时不时发生的争端并不会对中日关系带来决定性影响;同时,也可以说明钓鱼岛之争并非不可控制,只要双方政府保持克制的态度,钓鱼岛海域可以保持平静,两国关系也可以保持平稳。

从近些年中日关系的发展看,也不必悲观。小泉当政期间,包括民间索赔、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是媒体关注焦点,那时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我们不妨看看,现在所谓的冰点,比那时候更低了吗?

其实没有。从小泉下台之后,中日关系经历破冰之旅、融冰之旅,到春暖花开,一路走来,到如今碰到了一些麻烦和困难,但小泉以来大的向好趋势没有变。

近些年,中日民间交往也很多,中日媒体人之间、普通青年之间、经济界,有着各种密切交往,这是基础,这个基础总体而言还在加强。我调查了很多从日本回来的人,他们对日本人印象很好,比如说日本人很和气,这种东方民族共有的文化上,可以让两国人民找到很多的共同点,这是很重要的。

我以为,如无意外,11月在日本举行的APEC中日领导人很有可能“正式会晤”,从而翻过钓鱼岛事件这一页。当然,有传闻说日本拟请达赖访日,这是一个变量,只要日本不找麻烦,不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日关系好转可期。

然而,中日间变量太多,中国渔民被抓后,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反制措施,日本民主党政府想和中国高层沟通,但却发现没有人能和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能说上话,高层震怒。这就是说,虽然中日联系多,但关键时刻的沟通却不足,危机处理机制也缺乏。

鉴于此,两国要尽快建立突发事件管理委员会,由两国的高层文化人、传媒人、学者、文艺人组成,这样可以应对突发事件,减少突发事件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

话题:



0

推荐

王冲

王冲

19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专栏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国际部记者,《中国周刊》国际部主任。著有《选票的背后——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文化》。联系我:chonglingw@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