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1年12月30日 09:28

中国人比你想象的有钱

王冲

    中国给工人涨工资这个好消息,12月23日的BBC给予了关注。BBC报道说,四川从下月开始提高最低工资,以应对劳动力短缺和生活费用上涨。新的最低工资分4个档次:每月800元、880元、960元和1050元。与去年相比,平均上涨了23.4%。

    工资上涨有利有弊,英国《每日电讯报》分析认为,工资的大幅上涨有可能让中国失去低成本制造业的优势。近20年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令中国受益匪浅,也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27日 09:09

“现在中国很多人头脑发热”

 

王冲

一位新加坡记者,参加了北大的一个公共政策课程,和来自中国中央政府、省市政府的领导们一起,成了同学。由于是同学关系,而不是官员和外国记者的关系,因此讨论和交流很有趣。

他把自己的经历发表在新加坡《海峡时报》上,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与正在崛起的中国打交道,如何做到不对抗是个挑战。

这些领导干部,很关心外国人怎么看中国,于是请这位外国同学谈谈世界如何看中国。他说,西方人担心崛起的中国威胁由西...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04日 14:56

中国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

 

 

王冲

中国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提出这一问题的是美国著名外交事务评论家法里德·扎卡里亚。

扎卡里亚在《时代》周刊撰文认为,人们总是说美国需要新的中国略,事实是中国需要新的中国战略。中国需要认识到,它已经成为世界性大国,它的一举一动都被深入分析着,人们期待它按规矩行事------它甚至被期待帮助维护规则。

通读全文,也没有得到中国如何成为超级大国的答案,因为在扎卡里亚看来,与其是关心中国...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18日 15:49

为什么中国人存钱本事比花钱高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导致中国家庭和企业积累储蓄的激励因素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不足以在未来几年扭转储蓄趋势、刺激国内消费。《联合早报》的解读是:中国人还是爱存钱。

中国家庭的储蓄率在1990至2007年期间大幅上升,最终占到了GDP的一半,比例已处于全球高水平。据《联合早报》分析,除了民族性之外,高储蓄率的存在,主要是经济转轨的结果。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人的住房、医疗、养老等长期性...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15日 10:17

我们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1月5日的文章问道,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的崛起:中国想要什么?

文章认为,中国想要的其实简简单单,就是富强、安全和尊严。中国富有但孤独,从资源方面讲,中国是强国,但从吸引力讲,不算。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说:“中国外交主要考虑的是成本收益,而非全球公益,是个很利己主义的国家。”这种态度的结果是,中国是在崛起,但是个孤独的崛起中国家。美国有盟友,中国没有。

卡内...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10日 10:11

卡扎菲倒下后是叙利亚

曾不可一世的沙漠枭雄卡扎菲,终于在遭受性侮辱后中弹倒下,中东的“阿拉伯之春”上演又一个高潮。平静后大家不禁会问:谁是下一个?

之所以问谁是下一个,而不是问有没有下一个,并非没有道理。中东北非从突尼斯到埃及,再到利比亚,如同一部电视连续剧,卡扎菲之死是一个高潮,但远未到剧终的时刻,如果说这部剧60集,卡扎菲之死只是到了30集,后面,还有更多故事,叙利亚、也门、沙特、伊朗,都有可能成为这部大戏的下一轮主角。

伊朗和沙特略有些遥远,近在眼前的是叙利亚。诸多迹象显示,西方国家可能会进行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之外的 ……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04日 14:18

在中国,不诚实的人往往获胜

 

中国人发明创造力较差,模仿、抄袭的能力较强,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否则也不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过,有些事情尽管心知肚明,但被外国人给指点评论一番,看了还是觉得有些惭愧、无语,却又不得不承认,看看10月31的《纽约时报》如何说“中国的抄袭风气”吧。

北京大力敦促中国公司和科学家发明创新,但得到的不是苹果,而是Apple Peel(苹果皮),Apple Stoer(假苹果店)和BlockBerry(仿BlackBerry,有译为“破莓”)。

...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25日 10:03

以色列无敌是因为尊重生命

1等于1027,1等于4600,1等于5000,这是幼儿园的小学生都知道的错误,但却发生在一向以精明著称的以色列人身上,而且,他们不以为是错,还认为“无比伟大光荣正确”,甚至最高法院也要为了让这个等式成立修改法规。

此事说起来并不复杂。10月初,以色列决定释放1027名关押在以监狱内的巴囚犯,以换取2006年被哈马斯俘获的以军士兵沙利特。

其实,此举并非首创,以色列为拯救本国国民从来不遗余力,即便双方战俘的交换人数比例...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06日 12:29

世界各国政客的秘密武器

政坛即江湖,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若无杀手锏难以立足。当今政坛高手,均有拿手武器。或者一招出手,杀人于无形;或者日积月累,在岁月的惊涛中确立自己江湖大佬的地位。

 

古龙的武侠世界里有“七种武器”,我们就借助“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古龙先生,看一看政客们的真面目。

 

1,微笑——长生剑

陈旧的剑鞘,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杀气。然而它却锋利得可怕。这就是江湖中最可怕的一把剑——白玉京的长生剑。其实,白玉...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27日 10:11

中国为什么不是欧洲的救世主

王冲

还有几个月就进入2012之际,全球经济躁动不安,二次探底的风险再次来袭。这不,美国政府信用降级余波未平,欧洲大陆便紧接着风声鹤唳,山雨欲来。

希腊政府的信任危机未解除,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的麻烦还在继续,法国问题同时愈发凸显。9月14日,穆迪下调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与法国兴业银行长期债务信用评级,前景均为负面。

在对欧洲前景一片悲观之际,说什么中国可以救欧洲、金砖四国可以救欧洲的陈词老调再度泛滥。...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16日 11:42

看外媒如何评价中国的道德滑坡

 

王冲

近日,就扶跌倒老人一事,卫生部专门发了指南”。指南从“怎么扶”的技术角度处理,而网民更多从“敢不敢扶”的道德角度去激辩。

彭博通讯社发表文章说,在中国,老人跌倒了无人敢扶。文章评论说,中国人长期以来有着引以为傲的尊重老人的传统,而近年的这些事件引得公众怒火中烧,大家忧心的是中国社会伦理和道德的滑坡。

老人跌倒扶他一把,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却成了大事?难道现在老人倒地后,就真的没人敢...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05日 09:13

我真的该死——卡扎菲的自辩词

 

王冲

最近和朋友讨论卡扎菲该不该死,众说纷纭。有人抛出应该宽恕卡扎菲的言论,赞同者有之,抛板砖者亦有之。现在,我就站在卡扎菲的角度,做一个辩护词,大家看看,他到底是否该死。

我叫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世人对我的评价毁誉参半。但不管是支持我的,还是反对我的,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曾经领导这个大约有600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

早在1981年,我的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就达到1.1万美元,即使在遭...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02日 14:18

外媒如何看中国人的酒色财气

古龙《武林外史》中有酒色财气四使,各怀绝技;但凡是人,就难抵酒色财气的诱惑,有人可以抵挡其中之一,但全部都能抵挡者少之又少。中国人对酒色财气,自古就颇有偏好,看看外媒如何就此说三道四吧!

英国《卫报》8月22日文章说,中国人酗酒(Binge Drinking)成风。文章把中西方的酒文化对比后发现,西方人喝酒通常是凌晨时分晃悠悠涌出酒吧,或者喝酒看球,男男女女自得其乐。但在中国,喝酒有时候不是寻欢作乐作乐,而是为了...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26日 10:13

美国高官出门为何没有前呼后拥

 

王冲

前些日子,有一张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赴任的照片在中国的微博上疯狂转发。照片上骆家辉不像是履新的高官,身边前呼后拥,而是像一个普通游客,携家人准备登机。

无独有偶,2009年奥巴马访华时,也有一张照片被中国媒体不约而同地搬上报纸的头版。照片上奥巴马自己打着雨伞,出现在总统一号的出舱口。当时,我应邀参加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就此调侃说,堂堂总统自己打伞,这让中国那些啥事都有人伺候的小...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16日 13:46

美元帝国不会轻易倒下

 

王冲

尽管美国提高联邦债务上限的法案通过,但标普给美国降级,依然给世界股市送来一个黑色星期一。中国股市一向是跟跌不跟涨,当然会跟着大跌。个中原因并不复杂,除了担心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之外,中国政府购买的那些美国国债是不是会打水漂,令人担心。

其实,美国人想还钱很容易。格林斯潘最近就对美国媒体说,只要开动印钞机,美国政府就可以还债了。这正是中国所担心的,因为美国人印钱,中国所持的美元债券就贬值。

...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11日 14:43

从大炼钢铁到瞒报钢产量:中国太不真实

       据7 17 日的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每年少报了约4000 万吨的钢产量,这大致相当于德国的钢产量。

 英国钢铁咨询公司麦普斯公司调查表明,中国去年的钢产量为6.72亿吨——世界总产量的近一半——而不是中国当局公布的6.27亿吨。

对于中国各类数字的不准,早已习以为常,GDP增速、房价涨幅、CPI这些数据的准确性一直被外界质疑,但对于那些地里长出来的庄稼、工厂造出来的产品,数字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真实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9日 10:08

美国如破产,中国怎么办?

       8月的最后一天,吵吵嚷嚷多时的美国国会终于消停下来,美国两党就债务违约解决方案达成一致,北京时间8月2日,在距离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债务违约仅剩下10余小时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亲手签署了国会通过的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

 英国路透社称,美国国会两党的协议只是权宜之计,不过这一协议的前景惨淡。报道援引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任克里斯蒂娜•罗默说,美国在未来25年内无法保持稳定的赤字规模,进而...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4日 12:11

体验德国动车里的安全和尊严

 

这些日子,每到一处都被温州动车事故的悲怆所笼罩,甚至艰于呼吸视听。看了好多写德国和日本高铁的运行,深有所感,也想把在德国生活乘坐火车、地铁的情况和诸位分享。

在德国境内旅行,对于我们这些没车的外来人口最好的交通工具便是火车。德国的子弹头列车,和中国的动车长得很像,当然,他们拥有这个东西已有多年,肯定不是抄袭中国的。和中国的动车一样,每节车厢的门口上方都会显示速度,我从柏林到汉堡旅行,多数路...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4日 12:06

微博推动中国民主进程

 

  7月23日的温州动车事故,中国举国悲痛,铁道部受到舆论指责;如果说有一个赢家,那毫无疑问是微博。正是通过微博,信息得以第一时间快速传递并得以分享。

 

  无数条微博中,笔者的一位朋友、大陆知名时评人士童大焕的微博登上了7月25日的《纽约时报》。这条微薄已成为整个温州动车事故的经典评论。

 

  童大焕说:“中国啊,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1日 10:00

必须像日本媒体报道毒饺子一样盯住动车事故

 

在中国人因温州动车事故而悲伤、感动、思索、探讨时,海外媒体也密切关注着这场灾难。其实,无论西方媒体如何“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遇到夺走生命的惨剧时,都会报以关注和反思,因为他们的新闻重点始终是生命,而不是宏大的会议和领导人的长篇讲话。

安全,是外媒报道温州事故的焦点之一。7月26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中国动车追尾事故是惨痛教训》的社论文章认为,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凸显了一直备受关注的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