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1年07月29日 10:46

必须像日本媒体报道毒饺子一样盯住动车事故

在中国人因温州动车事故而悲伤、感动、思索、探讨时,海外媒体也密切关注着这场灾难。其实,无论西方媒体如何“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遇到夺走生命的惨剧时,都会报以关注和反思,因为他们的新闻重点始终是生命,而不是宏大的会议和领导人的长篇讲话。

安全,是外媒报道温州事故的焦点之一。7月26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中国动车追尾事故是惨痛教训》的社论文章认为,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凸显了一直备受关注的中国高铁...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20日 10:20

别老是说西方媒体不客观

说中国多牛多厉害、几年之后超越美国的文章一直不断,虽然有些我们自己听了也不信,但总是忍不住要看一看。这,恐怕就是人性的弱点吧。

《华尔街日报》刊登微软前首席运营官罗伯特·赫博尔德的文章说,中国才是发达国家,而美国才是发展中国家。他呼吁,醒醒吧,美国。

《纽约时报》援引一份研究报告说,中国对美国公司的投资在2010年达到50亿美元,预计中国海外投资在未来10年里能够达到1万亿到2万亿美元。文章举例说,位于加...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15日 09:52

冲绳人“亲中反美”想独立

好久没有维基解密的消息了。不过,这家把美国国务院折腾得怒火中烧的网站,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不同凡响。

据《华尔街日报》7月4日报道,冲绳有亲中反美倾向。维基解密公开的美国使馆电文称,冲绳人并不把军力日益增强的中国视为一个安全威胁。

这份电文是于2006年4月26日由美国驻那霸领事馆总领事托马斯·赖克发出的。电文称:“尽管中国的经济和军事活动迅速扩张,其中包括在冲绳附近水域的活动,但冲绳人宣称,他们并不像...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08日 12:03

京沪高铁惊日本、震美国

京沪高铁的开通,相当于给中国做了一次“国家公关”,各国媒体从不同角度予以解读。有些赞歌听起来酸酸的不是味道,还是听听批评和质疑声吧,这似乎更能让人清醒。

美联社认为,这项耗资数百亿美元的计划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认为,在仍有大量民众生活贫困的国家,这样的项目耗资太大。政府4月宣布,高铁的最高时速将从350公里减至300公里,票价也将下调。

美联社的报道透露,政府计划今年斥资7000亿元用于铁路建设。据称,...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05日 09:52

城管和职业哭丧人谁更令人闻风丧胆?

 

等了许久,终于有海外媒体肯就城管说点事儿了。

6月20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引用已故学者蔡定剑的话说,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大量进城农民与失业下岗工人,他们都需要靠街头摆摊维持生计,政府维护城市秩序的前提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管理也应当服从于民众的生存权,管理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服务。

有学者痛批,城市将小摊贩和乞讨人员视为落后、不文明、有损现代化的象征,想要从城市抹去或掩藏起来,是患上病态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05日 09:51

南海小岛的中美大博弈

 

对于南海局势,无论是中国媒体、东亚、东南亚各国媒体都给予特别关注。但是,切不可被媒体的言论蒙蔽了你的慧眼。

6月20日,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刊发一位美国学者的文章,讨论美国为什么不能遏制中国。

文章指出,中国担心的主要问题是,美国正在寻求一项遏制中国的战略。然而,即使这些说法有些许真实性,对东南亚的战略介入也极其复杂,不特别适合于常规遏制战略。

作者认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最大障碍是,东南亚国...

阅读全文>>
2011年06月17日 11:11

中国人的财富去了哪里?

英国BBC网站6月7日有篇报道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什么驱动中国追逐财富?

从前,富人遭到迫害,如今他们受到尊敬,而且富人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国有超过100万个富翁家庭财产在100万美元以上,他们的后面还有好几百万名希望赶超他们的人。

BBC的记者跑到了南城的北京旧车市场,并采访了一位买豪华车的人。这位来自山东的李阳(音)目光落在一辆售价340万人民币、几乎全新的宾利车上。他说:“我希望买一辆这样的车,因...

阅读全文>>
2011年06月14日 14:39

南海问题中国最应该担心的是什么?

注:这是5月底给《凤凰周刊》写的一篇文章,后来在北外的青年学者研讨会上作为论文,进行了讨论。

简而言之,南海问题的难点在于美国的插手和东盟的联合,而这两点都已经成为现实。下一步,如果在中国在东盟层面或中美安全磋商时提起南海话题,将正入圈套;如果不提,就是拒绝国际协商解决问题。

下面是大致背景情况的梳理。我认为,如果动武,打越南而不是菲律宾;但是,谨防为转移矛盾或受民族主义激发而“教训越南”的思路...

阅读全文>>
2011年06月10日 11:22

看看老外如何议论咱们的高考

或是梦魇,或是机遇;或是上升的关键点,或是悲怆的起跑线。高考改变命运的3天,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有特殊的感受。而海外媒体,也从不同角度解读高考。

今年,中国有933万人参加高考,注册参加2011年高考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减少了24万人,这是连续第三年考生人数减少。合众社67的消息说,主要是因为高中生人数下降,而高中生人数减少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结果。报道认为,考生人数减少的趋势也许会持续数年...

阅读全文>>
2011年06月03日 14:23

透视中国式不平等

从1949年到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打倒了地主,没收了资本家的财产,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流放到边远地区。通过集体化、公有化和上山下乡,他们粉碎了有钱人将优势传给下一代的传统机制——土地、资本和教育。

然而,根据5月30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观察,现在这其中的某些机制可能又回来了。报道引用了北京交通大学的张应强(音)和丹麦奥胡斯大学的托尔·埃里克松2010年的论文。论文根据1989年至2006年涵盖9个省份数千个家庭的调...

阅读全文>>
2011年06月03日 14:22

奥巴马出丑给中国外交的启示

关于外交,我们最熟悉的话莫过于“外事无小事”,那是周恩来总理在特殊时期所确立的中国外交风格,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事活动,实际上由一些细微末节的小事组成,从礼宾到宴会,从参观到交流,正是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把整个外交活动串联起来,让生硬的外交活动变得有生气、有活力,从而实现联络感情、互通有无的效果。这和企业界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是一个道理。

进入21世纪,外交发生了变化,奥巴马、卡梅伦...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30日 11:40

看透社会和人生的30句话

收到朋友发的一些话,深感读十年书, 不如读懂这30句话!

老庄太深奥,这些通俗易懂之语,才是老百姓的智慧。

不敢独占,和各位分享,好多人说我博客太严肃,

今天就稍微轻松一下,谢谢大家。

(红字为我特别赞同的话,不知各位怎么看?)

 

 

第一个十句话:

1、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2、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3、天平:谁多给一点,就偏向谁。

4、瀑布:因居高临下,才口若悬河。...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27日 10:56

中国孩子留学美国的三大原因

当利昂·林(音)得知自己很快就能离开中国南方的家乡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留学时,十分激动。中国的中介机构让他的父母支付了5000美元,并对他说,这所位于斯托斯的大学是数一数二的,学校共有2.5万名学生,去波士顿和纽约都很方便,届时他可以带着美国文凭和就业上的优势回国。

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每年花4.7万美元就是住在一个几乎没人的乡村旅馆,上课则是去5英里外的一个康涅狄格大学附属分校,校园里只有两幢楼和250名学生。...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27日 10:55

中国人接卡恩的班是春梦一场

王冲

什么叫一夜间从天堂到地狱?什么叫数十年心血毁于一旦?看看身陷囹圄的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就清楚了。

对于卡恩的悲剧,愤怒的法国人认为这是“阴谋”,而旁观的中国人也琢磨着,是不是总裁的位置轮到中国人来坐一坐了?我以为,法国人属于干着急没办法,而中国人属于大作白日梦。

要观察谁接替卡恩,既要从历史角度和宏观角度弄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来龙去脉和历史重任,也要从博弈角度和微观角度分析一...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20日 10:26

CNN告诉大家“在中国如何吃得安全”

酒后驾车很危险,爆炸西瓜不安全

王冲

随着高晓松被判6个月拘役,醉驾入刑进入高潮,也引发争议。5月18日的英国《卫报》的报道直奔主题:三把火过后,中国的惩治酒驾驶入慢车道。

“在高调惩治酒驾几周后,中国的这一运动似乎驶入了慢车道。5月1日,醉驾入刑后警方迅速抓捕了明星高晓松,并判处6个月拘役。按照法律规定,酒后驾车要被罚款,判处1到6个月的拘役,并吊销驾驶执照5年,造成严重事故者还终生禁驾。然而,最高法...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18日 14:43

中国人过度关注美国的深层原因

美国赫德森研究所访问学者约翰·李在5月6日的《外交政策》杂志撰文谈“中国的美国强迫症”,认为中国人过分关注美国。

李先生写道,“中国官员和战略家过分关注美国,他们无时无刻不盯着美国。我对社科院一些学者最近写的100篇文章进行研究后发现,约五分之四的文章都是关于美国的——不是想了解美国的制度和政治价值观,就是讲如何限制和减弱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

李先生一语中的。中国人关注美国是在有些过。从学者到学生,从...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13日 15:22

中国人过分关注美国

在近些年赞美或捧杀中国成为潮流的大背景下,每逢和中国有关的大型国际会议之际,便是海外媒体宣扬中国力量的时候。这不,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召开,各媒体聚焦中国,夸张之词频频出现。
 

    美联社5月9日的报道说,在最新一轮的对话中,面对美国,北京更加自信。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说:“全球金融危机大大改变了两国关系的态势。中国在经济问题上的自信增加了。”

    英国广播公司网...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10日 11:12

再现围堵中国

王冲

4月25日,美国《外交》双月刊杂志就人民币升值问题提议,对中国的资产征税。作者约瑟夫·加尼翁加里·赫夫鲍尔,来自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即提出中美国(G2)的那家研究机构。

赫夫鲍尔先生认为,为了低估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中国通过购买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主要是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各类国债——来推高美元的币值。为了阻止中国这样做,美国政府应该对中国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征收所得税。例如,美国财政部可以...

阅读全文>>
2011年04月28日 16:17

日本地震“核武阴谋论”并非空穴来风

阅读提示:
  在巨大的灾难中,质疑之所以会与同情并生,至少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日本有着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力量和原料储备;第二,日本政要曾多次表达改变“无核三原则”的强烈意愿。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4号机组一度起火,然而火势的严重预示着这座反应堆似乎出于某种目的而在高负荷运转,绝非一般的发电。

  

海啸过后,太平洋上出现的巨大漩涡也十分神奇,或许“在它之下隐藏着某种无法估量的力量”。

  

...


阅读全文>>
2011年04月27日 16:15

核辐射不可怕 别妖魔化核能

在日本福岛核事故的阴云中,世界迎来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5周年纪念日。4月26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齐聚灾难发生地,缅怀那些在事故中失去生命的人。

 

逝者已去,但生者还要在核泄漏的不安中活着。日本地震引发的核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遮遮掩掩,态度暧昧,核辐射到底给人类带来多少伤害?那些排放到太平洋的受辐射的水到底会给海洋乃至整个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多大伤害?这些,恐怕不是短时间内可...

阅读全文>>